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对诏问灾异八事 其九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
又诏特问:「比灾变互生,未知厥咎,朝廷焦心,载怀恐惧。
每访群公卿士,庶闻忠言,皆各括囊迷固,莫肯建忠规阙。
以邕博学深奥,退食在公,故特密问,宜披演所怀(《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秀才文》注引《范书》作「宜披露得失」。),指陈政要所先后,勿有依违顾忌,以经术分别,早囊封上,勿漏所问」。
臣邕伏唯陛下圣德允明,深悼灾咎,德音恳诚,褒臣博学深奥,退食在公,特垂访及,非臣蝼蚁愚怯所能堪副。
斯诚输写肝胆出命之秋,岂可以顾患避害,使陛下不闻至戒哉。
臣邕顿首死罪,伏思诸异各应,皆亡国之怪也。
天于大汉,殷勤不已,赤帝之精,辅或未衰。
故屡出妖变,以当责让,欲令人君因以感悟,则危可为安,凶可作吉。
假使大运已移,岂有谴告哉!
春秋鲁定、哀公之时,周德已绝,故数十年无有日蚀,此为天所弃故也。
至于今者,灾眚之发,不于他所,远则门垣,近在寺署,其为鉴戒,纷降目前,欲使陛下豁然大寤,可谓至切矣。
幸陛下深问,臣敢不尽情以对!
虹蜺堕,雌鸡化,皆妇人奸政之致也。
自即祚已来,中官无地逸窜,而乳母赵娆,贵重赫赫,生则赀藏侔于天府,死则丘墓逾越园陵,两子受封,兄弟典郡。
过事既已,续以永乐门吏霍玉,依阻城社,大为奸邪,盗宠窃权,侮惑之罪,晚乃发露。
虽房独治畏慎疏贱妄乃得姿意,事必积浸,然后成形,虹蜺集庭,雌鸡变化,岂不谓是。
今日道路所言纷纷,复云有程大人者(案程璜用事宫中,所谓程大人也。见《陈球传》),察其风声,将为国患。
宜高其堤防,明设禁限,深惟赵、霍,以为至戒。
侍御于百里之内而知外事,诚当穷治。
何缘闻之,所以令安之也。
又前诏书实核以玉气势为官者,逾时不觉,司隶校尉岑初考彦时,裁取典计教者一人缀之,如玉渚所戒,成不朝可知,而还移州
释本问末,论者疑太尉张颢与交贯,为玉所进,暗昧已成,非外臣所能审处。
如诚有之,近者不治,无以正远,倾邪在官,当有所惩。
光禄勋姓璋,所在尤名贪浊,九列之中,岂宜有此!
牧守数十选代,既不尽由本朝,反有异辈,无以示四方。
圣意勤勤,欲流清荡浊,扶正黜邪,不得但以州郡无课而已。
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并叨时幸,其实已足,其富已甚,当以见灾之故,为陛下先群臣早引退,以解《易传》所载小人在位之咎。
伏见廷尉郭禧,敦庞纯厚,国之老成;
光禄大夫桥玄,聪达方直,有山甫之姿;
太尉刘宠、闻人袭,忠实守正,袭悃愊刚直,并宜为谋主,数见访问。
宰相大臣,君之四体,优崇委重,任用责成,纳其英虑,优游访求,以尽其情,相待以礼,相引见论议,当因其言,居位十数年,当此之际,尚俭约,崇经艺,浮轻之人,不引在朝廷,浅短之书不干于目,贵戚敛手,中外悚慄,莫敢犯禁,不独得之于迫没之三公也。
《春秋》之义,以贵治贱,远间亲,小加大,引在六逆。
陛阶增则堂高,辅位重则上尊,不宜复听纳小吏,雕琢大臣也。
取图写赞,厉以颠沛,群臣惨惨,忧惧自危,非典衡之道。
夫忧乐不并,喜戚异方,畏灾责躬,念当专一,精意以思变,则上方巧技之作,鸿都篇赋之文,宜且息心,以示忧惧。
《诗》云:「畏天之怒,不敢戏豫」。
天之戒诚不可戏也。
宰府孝廉,士之高选,不可求以虚名,但当察其真伪,以加黜陟。
近者每以辟召不慎,切责三公孝廉杂揉,试之以文,而并以书疏小文,一介之技,命臣下超取选举,众心不厌,莫之敢言。
群公尚先意承旨,以悦郎吏舍人,闲职长吏,便宜促行,谁敢违旨。
至于宰府孝廉颠倒,下开托属之门,上违明王旧典,无益于德矣。
臣愿陛下强纳忠言,忍而绝之,侧身踊跃,思惟万机,以答天望,以导嘉应。
圣朝既自约厉,以身率人,左右近臣亦宜戮力从化
人自抑损,以塞咎戒,则天道亏满,鬼神福谦,久高不危,常满不逸,群公之福。
诸侯凌主之戒,不可不察也。
臣邕愚赣,感激忘身,敢触冒忌讳,手书具对。
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戒,下有失身之祸。
臣敢漏所问,愿寝臣表,无使尽忠之吏,受怨奸仇(本集,《后汉·蔡邕传》,又袁宏《后后·纪二十四》。)
太尉乔玄碑阴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七
光光列考,伊汉元公
克明克哲,实睿实聪。
如渊之浚,如岳之嵩。
威壮虓虎,文繁雕龙。
抚柔疆垂,戎狄率从。
敷教中夏,五教攸通。
帝谓我后,朕嘉君功。
命君三事,时亮天功。
公拜稽首,翼翼惟恭。
左右天子,祗厥勋庸。
庶绩既熙,黎民时雍。
上下谧宁,八方和同。
否显伊德,作宪万邦。
公讳玄,字公祖
少辟孝廉辟司徒大将军府,为侍御史,牧一州,典五郡(《文选·沈约安陆王碑》注引此二语。)
出将边营,入掌机密,历三卿,同三司
享年七十五,光和七年夏五月甲寅,以太中大夫薨于京师。
朝廷所以吊赠,如前傅之仪。
九月乙酉,葬于某所。
三孤故臣门人,相与述公言行,咨度礼则,文德铭于三鼎,武功勒于钲钺,官簿第次,事之实录,书于碑阴,俾尔昆裔,永有仰于碑阴云。
乔氏之先,出自黄帝
帝葬于桥山,子孙之绍基立姓者,咸以为氏。
汉兴,世以礼乐为业。
高祖讳仁,位至大鸿胪,列名于儒林。
侍中广州相。
东莱太守
公秉性贞纯,幼有弘姿,刚而不虐,威而不猛,闻仁必行,睹义斯居,文以典术,守以纯固。
弱冠从政,当官而行。
刺史周公,辟举从事,所部二千石,受取有验。
公纠发赃罪,致之于理。
时有椒房桂戚之托,周公累息,公不为之动。
史鱼之劲直,山甫之不阿,于是始形。
举孝廉,除郎中洛阳左尉。
特进颍王梁不疑河南尹,当事以对,是时畏其权宠而为屈辱者多矣,公不折节,解印绶去。
辟司徒,举高第,补侍御史,以诏书考司隶校尉赵祁事。
廷尉郭贞,私与公书,非接使衔命之仪。
公封书以闻,贞以文章得用。
鬼薪公,离司寇,辟大将军梁公幕府,屡以救正,干其隆指将军嘉之,无言不雠。
又高第补侍御史,在职旬月,羌戎匪茹,震惊陇、汉。
西府举公,拜凉州刺史,威名克宣,凶虏革心,清风席卷,至则无事。
车师后部阿罗多卑居相与争国,兴兵作乱。
公遗从事牛称、何傅举轻骑奉辞责罪,收阿罗多卑居,系敦煌正处以闻。
阿罗多为王,卑居侯。
称以奉使副指,除侯部侯,不动干戈,挥鞭而定西域之事,人以为美谈。
又值馑荒,诸郡饥馁。
公开仓廪,以贷救其命。
主者以旧典宜先请。
公曰:「若先请,民以死」。
廪讫乃上之。
诏报曰:「边谷不得妄动。
玄擅出于是,玄有汲黯忧民之心,后不以为常」。
公达于事情,剖断不疑,皆此类也。
迁齐相,视民如保赤子,讨恶若赴水火,刑明赏遂,民知劝惧。
临淄赂财赃多,遂正其罪,受鞠就刑,没齿无怨。
以不先请免官。
徵拜上谷太守
民有父子俱行,凶人恶言当道,晓之不止,其子杀人。
公捕得,见其侮辨,不举文书,以遇赦令。
蕃县帝舜,以故事斋祠。
户曹史张机有惩罚,货祠巫自托,以命约公,云不得谴。
公觉其奸态,收考首伏,即日伏辜。
汉阳太守
上令皇甫贞,赃罪明审,收考髡钳,死于冀市。
后以病去。
徵拜议郎司徒长史
循王悝,桓帝同产,以怀逆谋,黜封瘿陶王
以公长于襟带,拜钜鹿太守
悝畏怖明宪,检于静息。
将作大匠徵,未到而章谤先入,故转拜议郎,遂用免官。
徵度辽将军,迁河南尹,少府、大鸿胪司徒司空,托病而去,悉引众灾,虽非己负,公皆以自劾。
逊位岁馀,拜尚书令
河间盖升,以朝廷在藩国时邻近旧恩,历河南太守太中大夫,在郡受取数亿以上,创毒深刻。
公表贪放狼籍,不顾天纲,损辱国家,为上招怨,当肆市朝,以谢兆民。
幸遇赎令,罪除恶在,可免升官,禁锢终身,没入财赂非法之物,以充帑藏,惩戒群下。
「连表上不纳,而升迁侍中
公称病辞。
徙拜光禄大夫,复拜太尉,如前逊位。
复拜少府,病不就职。
太中大夫
凡所获禄,皆公府所特表选。
临难受位,自九列之后,咸以明公纪纲张弛,勇决不回,析见是非,明作达于事机。
燕居从容,申申夭夭和乐宽裕,爱士亲仁。
凡见公容貌。
闻公声音,莫不熙怡悦怿,思乐模则,来者忘归,去者愿还。
雅性谦克,不吝于利欲。
虽众子群孙,并在仕次,曾无顺媚一言之求,身没之日,无获大位,在百里者,莫得好县,北方公孙,未有若兹者也。
初公为舍于旧里,弟卒,推与其孤,至于即世,柩殡无所,清俭仁与之劾,于斯为著。
巍巍乎若德,允世之表仪也已(本集案:《文选·景福殿赋》注引此碑云:「克明克哲,实睿实聪。」《齐安陆王碑》注引此碑云:「牧一州,典五郡。」是唐初本《蔡集》有之。又案此碑先铭后叙,明初仿北宋本如此。据文云「书于碑阴」,「仰于碑阴」,知此文为碑阴,故与他碑体例不同。明乔世宁张溥等刻本割移次第,以「公讳玄」一段置「允世之表仪也已」之后,又臆补「铭曰」二字,以铭词一段置篇末,非也。)
跋吴氏族谱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六、《文山全集》卷一○、文山题跋
魏晋以来至唐,最尚门阀,故以谱牒为重。
近世此事寖废,予每为之浩叹。
今观《吴氏谱》,源于禾川之燕市,派于西昌之白沙。
自宋兴以来,衣冠灿然,盖升学者二十有二,举于乡者五十有七,荐于漕者三,奏于礼部及精究科、贤良科者九,而特科恩封、世赏拜爵者又三十有四人。
盛哉,可睹矣!
自昔以知力持世,功利起家,有道所忌,传不数世,惟诗书之泽绵绵延延,愈久而愈不坠。
赫赫而蹶,孰与循循而至者哉!
天下之理,可久者必可大
吴氏代有人焉,其将有尤者出,以其时可矣。
浑天论 晋 · 姜岌
 出处:全晋文
夫言天体者,盖非一家也。
世之所传,有浑天,有盖天,说浑天者。
言浑然而圆,地在其中;
盖天者,言天形如车盖,地在其中下,二曜推移,五星迭觌,见伏昏明,皆由远近,运移丽天,不入于地,日之将没,去人弥远,明衰光减,故暗其明。
及其将出,去人弥近,光明炎炽,故极其照,扬雄以为浑天得之,难盖天曰:“今于高山之上,设水平以望日,则日出水平下。
若天体常高,地体常卑,日无出下之理”。
于是盖天无以对也。
浑天之说,天体包里,地在其中,七曜离躔,道有常率,天体傍倚,故日道南高而北下,运转之枢,南下而北高,二枢为毂,日道为输,周回运移,终则复始,北极谓之北极,北极出地上三十六度,故天北际七十二度,常见而不伏,南枢谓之地极,南极入地下亦三十六度,故天南际七十二度,常伏而不见也。
《周髀》云:日一度二千九百三十二里奇,夏至之景,南北千里差一寸,周天百七万一千里,径三千五万七千里,表在其外万五千里,故天日四游于三万里之中,冬南夏北,春西秋东,皆薄四表而止,地亦外降于天之中。
旁游之数,与天游同,日道星宿之外,亦万五千里,圆周之径,正与四表等,冬至之日,出辰入申,夏至之日,出寅入戍,进退于六十度之中焉,非专四游之差,亦有地之升降,冬至之后,日转北移,非专是日移也。
亦由天地游而南。
故物有生而不死,夏至之后,日转南移,非专日之移也。
亦由天地游而北。
故物有伏而不生,二分之日,出卯入酉,正与地土平,故半表之径,得天地相去十九万里,然则地处天半而下也。
故曰出地上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谓之昼,入地下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三谓之夜。
昼则出地上而西,夜则入地下而东,周币百刻,昏明五十刻,分之日刻敷既均,天度又等,与极应规,谓之中绳。
居寒暑景之和,处迟疾之中,春分之后,日行中绳之北,故昼长而夜短,伏少而见多,景短而温气甚,秋分之后,日行中绳之南,故昼短而夜长,伏多而见少,景长而寒气多。
易说冬至之景,得一丈三尺,夏至之景,一尺四寸八分,并二至之景,得一丈四尺四寸八分,春分之景,七尺四寸四分,秋分之景,与春分等,并二分之景,亦得一丈四尺四寸八分。
然则东西南北经纬均也。
大平时和,七曜顺轨,优游两仪之中,不内不外,汉之乾象,魏之景初,皆以二分之时,行黄仪之内,故南北门而东西狭,冬至去极百一十五度,景长一尺五寸,并度得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并景得一丈四尺五寸,春分去极八十九度,景长五尺二寸五分,并景得一丈四尺五寸,春分去极八十九度,景长五尺二寸五分,秋分去极九十度,景长五尺五寸,并度得百七十九度,并景得一丈七尺五寸五分,东西少于南北三度,为东西九千里弱。
东西之景,短于南北之景三尺七寸五分,为里三万七千五百,东西之径定也。
而度与景里则有殊。
然则一度之里,一寸之差,及四游之说,殆难明矣。
郑玄以二至之景,一寸俱差千里,夏至之日,八尺之表,景得一尺五寸,日下之地南于嵩高一万五千里,冬至之日,八尺之表,景得一丈三尺,日下之地南于嵩高十三万里。
夫日高则景小,埤景差多,日无上下之说,而天地有升降,安得千里同一寸也。
故东西之径,少于南北之径,以度言之,则九千里;
以景言之,则三万七千五百里。
二分之日,南北千里,盖当景差四寸矣。
郑氏之言,理岂可哉!
天游薄四面,而日道与四表等,不升不降,当与四表交转,二分之日,道与二极应规,而天地居四游之中,春分之后,天地降而下游,而南至于夏至,天游至南表而止,故视日北而高(本注景差小高之故。)
自此以后,而北至秋分,还与日道应规;
秋分之后,天地升而上游,而北至于终至,则天游至北表而止,故视日埤而南(本注景差小高之故。)
自此以后,而北至秋分,还兴日道应规,秋分之后。
天地升而上游,而北至冬至,则天游至北表而止,故视日埤而南(本注景差多埤之故。)
计其进退南北,不系于三万里之内,春分之后至夏至,差度二十四,除其钩弘之数,乃常南游六万馀里,此盖升降之度,里则小矣。
今置浑天于地,以衡望日,地浑上,则日去极远,地降浑下,则日去极近,远近之验,不必在于南北,亦由升降可知矣。
然则旁游与升降各十二度,与天地游三万里相近矣。
日月丽天,有亏有盈,有交有会,月行日出,以半周天为即,月道交错,半入日道之内,并出日道之外,在外谓之行阳,在内谓之行阴,当交则会,会则有食。
蔡氏《月令章句》曰:天者,纯阳精刚,转运无穷,其体浑而包地,地上者一百八十二度八分之五,地下亦如之。
其上中北偏出地三十六度,谓之北极星是也。
史官以玉衡长八寸,孔径一寸,从下端望之,此星常见于孔端,无有移动,是以知其为天中也。
其下中南偏入地亦三十六度,谓之南极,从上端望之,当孔下端是也。
此两中者,天之辐轴所在,转运所由也。
天左旋出地上而西,入地下而东,其绕北极径七十二度,常见不伏,图内赤小规是也。
绕南极径七十二度,常伏不见,图外赤天规是也。
据天地之中而察东西,则天半见半不见,图中赤规截娄角者是也。
岌案此与张衡所说不殊,而云玉衡长八寸,则似是古仪矣。
又云,据天地之中所云规数,据盖图缀星是也(《开元占经》二,案,此篇馆本《占经》缺撰人名,且有误字,今据明写本校定。)
少宗伯东渚杨公还朝 明 · 冯惟健
五言排律 押蒸韵
舟楫怀明主,笙歌慰远徵。
蒲轮晖泰岱,龙节照淄渑。
日月丹霄迥,蓬莱绛阙层。
上台旋斗极,东海运鹍鹏。
虞室夔龙重,周廷礼乐兴。
银台閒玉匦,天阁秘金縢。
九庙旗常集,诸陵剑舄登。
鲋隅祥雾隐,丰沛瑞源澄
金粟双峰并,瑶池八骏乘。
臣邻瞻赫赫,宾从尽兢兢。
献纳当朝望,都俞气象增。
殊仪须景伯,正色待长升
缇扇随车转,朱明丽盖升
松亭馀舞鹤,石巘按垂
地迥云光莹,天齐雨气蒸。
歌随林鸟变,思共暮烟凝。
牛角悲歌宁,龙门喜御膺。
十年还戴鹖,千里共担簦。
勋业宁金马,身名岂玉绳。
尘锋频自拭,铩翮尚堪腾。
敢谓吟《梁甫》,谁能著茂陵
云门读书处,日暮倚崚嶒。
林黄中少卿劄子(六 淳熙十二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书稿》卷一○
某辱十月所惠书,慰感。
刘君谨在念,但渠投匦诋蜀士,而于张演尤甚,却似少思。
所谓以母言以妻言,固有不同耳。
巡边甚善,然帅臣一动,系人耳目,不若及时径具臧否状之为安。
纵不深知,略举其凡何害?
盖升黜须参考众论耳。
当时立法,正谓帅兼州若委以同察,则部使者必相轻重,或失事体,非专责兹事也。
上于少卿可谓委曲矣,倘坚执不已,何以仰副礼遇?
望深思鄙言,毋使立法美意反成恶意。
不然,此非密院职事,何用哓哓也,高明辱垂亮否?
他续驰布。
乞罢曾肇中书舍人(六 元祐元年十一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二
臣窃以中书舍人国家第一等名器,当得贤材以付之,臣为陛下惜名器,不为言一曾肇也。
破臣之言者不过曰无显过。
臣为陛下论人材,不争有显过无显过也。
果其人大体是也,虽有显过,不害其为贤也。
大体非也,虽无显过,谓之不肖可也。
况如者,亦不可以为无过。
方兄布舞奸攘权,附上罔下,内不闻有一善言规救其兄,外不闻有一所长自表于世,独见其能茍合诡随,潜行窃伏,以盗荣利耳。
原心定罪,臣不知其何如人也。
今议者皆曰虽资材鄙下,不能如布之奸凶,而性行阴柔,实亦群邪之党与。
前因蔡确喜爱,擢预史官,后缘张璪主张,进修记注,公议愤郁,固已甚矣。
虽因缘资地,以至于此,然故事近例,至此益当深观其人,不必须登掖垣也。
一登掖垣,遂预国政,非复从来侥倖之比矣。
不独非才玷累清选,他日乘间伺隙,浸引其类,则将奈何?
此臣之所以为深忧而言之不敢已也。
臣当言路久矣,如布之大奸巨蠹,既未能为朝廷极口以言,请与惠卿共投四裔,而复坐视其党进居禁涂,扼天下之势,若又置而不争,则负陛下多矣。
执政大臣虽未能为陛下多进君子,且可为朝廷不添小人,天下之望亦足矣。
肇之滥,臣若不言,陛下既不怪臣,执政亦将见说。
臣何苦力言而不止,此陛下所当察也。
伏望圣慈,以重惜名器为心,以采纳公议为意,特赐指挥,罢新命。
〔贴黄〕肇平生进身皆出侥倖,今既得为中书舍人,则安知不侥倖得为两府
盖升此一级,便不可知,此又容之,则天下无公论甚矣。
赣州彭郎中1198年11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一○、《诚斋集》卷一○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某伏以小至将临,清霜寒霁,即日恭惟判府郎中尊契丈期年报政,惠化川流,民咏天相,台候动止万福。
玉婘受祉山则。
某老日益侵,病日益加,闲冷之迹,姓名不敢自达于通贵之前,四方人事皆已扫影。
今兹阳复令辰,君子道长,有如台座心所起敬,亦不克奏记,为践长之贺。
盖升沉异势,其理然也。
不谓台慈折节牧之尊,笃契韦布之旧,遣骑损诲,访问生死,铃斋名酒,分饷野夫,以暖其长镵斸黄独之寒,以劳其散薪煮白石之苦。
摄衣下拜,黍谷春生,中心藏之,多言何谢。
一衣带水,无从伏谒,金玉是身,笔橐就列,日夜惟此之祷。
张参政墨迹 南宋 · 周麟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二三、《海陵集》卷二二
毗陵公笔法妙绝一世,今子弟皆刻意文艺,嶷然有诸父风。
子年盖升其堂哜其胾者也,知宝此帖,必知所以继之。
蔡杭父元定少傅宝祐四年七月二十六日 南宋 · 宋理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七六、《蔡氏九儒书》卷二《西山公集》
佑善自天,式重斯文之报;
推原有地,实维乃祖之功。
刻密而封,陋泉其泽。
具官蔡杭故祖、太子太傅、谥文节元定赋材卓绝,禀性高明。
先天而后天,究河图洛书之奥;
无极而太极,达阴阳造化之机。
诸贤荐进之难,而群小排挤之易,克开厥后,庆贻其孙。
一日万几,方藉政谋之赞;
二公三少盖升储傅之荣。
吾道增辉,幽扃昭格。
可特赠少傅,馀如故。